|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龙 » 河南 » 开封 » 正文

专访98岁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红心塑造英雄 真情培育儿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5  浏览次数:48
核心提示:  周恩来总理和于蓝的合影  1965年,于蓝迎来了电影生涯中的巅峰之作《烈火中永生》。如果可以用声音表达心中对江姐的怀念,

  

周恩来总理和于蓝的合影

  1965年,于蓝迎来了电影生涯中的巅峰之作《烈火中永生》。如果可以用声音表达心中对江姐的怀念,一首《红梅赞》足矣,如果在头脑中寻找江姐的形象,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于蓝。

  在影片中于蓝凭借细腻的表演,塑造了有血有肉、重感情的“江姐”形象。“江姐对丈夫的爱,埋得很深。”说起江姐这一角色,于蓝总有说不完的话。她脑海里的江姐,有着一种特殊的冷静与克制,“得知丈夫牺牲了,她在年轻人面前没有哭,怕引起恐慌。而夜里,她裹在被子里压着嗓子哭。”

  正是因为于蓝既演出了江姐作为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又演出了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的隐忍和牺牲,才让江姐这一角色如此深入人心。“我自己认为主要是烈士本身的事迹感动了人、教育了人。”

《烈火中永生》剧照

  早在青少年时期,于蓝作为“鲁艺”的一员在抗战期间下乡为群众们表演话剧时,便树立起了扎根生活的念头,“要深入生活,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回想起那段时光,于蓝认为自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演员,“这是我真正的文艺思想的启蒙。”

  这样的信念也贯穿了于蓝日后的电影生涯。在《龙须沟》中,她饰演的是一位有着多重性格的北京妇女“程娘子”。起初,于蓝还不确定自己能否将这个角色演好演活,“那个时候我怀着田壮壮,走了好多大杂院,走得腿都肿了。”

  怀着身孕的于蓝还去了天桥一带观摩老百姓的生活,观察卖大饼的小媳妇们说话时的姿态,去了德胜门晓市上揣摩妇女数票子时的神态和用鸡毛掸子时的动作幅度,“但是我还是没有找到这个形象,心里头还是没有底气。”

  直到有一天,于蓝碰见了宿舍门房苏宝三的妻子苏嫂,苏嫂在和于蓝对话时候的“阵势”让于蓝将她与程娘子联系起来,“她那有气魄有胆量的劲头全出来了,透着对人真诚的关心。”于蓝决定观察这位苏嫂,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后来,我就和她们生活工作融在一块,一下子就找到这个角色。”

  “在我自己的表演生涯中,每个角色诞生的过程,都给我带来了许多难忘而幸福的经历。”为了演好演活自己的角色,于蓝很感激自己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民群众, “他们是我的好友,也是我的老师,给了我创造的依据和创造的活力。”

  “

于蓝老师家里悬挂的照片

  于蓝回忆,儿影厂成立之初条件非常艰苦。刚成立时,厂房设在北影厂传达室边一排杨树后临时建造的一排极其简陋的平房,一些拍摄设备和办公用具都是于蓝向厂家打欠条赊账借来的。

  1983年的冬天,于蓝在平房办公时,“办公室门后的弹簧断了,那门瞬间弹了回来,夹到了右手的手指。”我们听着揪心,她却轻描淡写地继续说着,

  虽然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于蓝并不满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影事业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和进步,但相较于其他类型电影的百花齐放,儿童片的发展就相形见绌了。

  “那时候一到‘六一’儿童节,我这心里就愧得慌,拿不出好片子给孩子们贺节。”直到今天,我们和她谈起当时儿影厂所获得的成绩时,于蓝仍有些自责。她给我们简单算了一下,当时中国一年拍摄了八十多部故事片,其中只有三部是儿童片,“我是儿童电影的头头,却不能给孩子们送去丰富多彩的儿童片。我愧对三亿儿童。”

  

  “你们别叫我艺术家。”当我们用“表演艺术家”来称呼她时,她摆摆手,语重心长道,“我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干了一辈子的文艺工作。

  无论是银幕上的“周莲”“江姐”,还是转到幕后为儿童电影尽心竭力的儿影厂厂长,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于蓝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岁月荏苒,光阴如歌,于蓝的老朋友秦怡在她90岁的时候写下了这样的祝寿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于蓝的一生:

  “红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儿童。”

原标题:专访98岁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红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儿童
 
 
[ 科龙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科龙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